上半年,全國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1.1675萬人——
侵犯商標權犯罪占比高,新業態新領域案件增多;新型侵犯著作權案件多發,犯罪手段技術性增強;侵犯商業秘密犯罪危害大,內部員工作案比例高;侵犯知識產權犯罪中共同犯罪和跨區域犯罪明顯……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1.1675萬人,同比增長36.1%。
犯罪案件有何特點?
在全國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1.1675萬人中,侵犯商標權犯罪達1.0384萬人,占比高達88.9%。相關商標犯罪案件在香煙、白酒、食品保健品、日化用品、服裝箱包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民生領域較為多發。部分案件中,商標侵權與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犯罪、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交織。此類犯罪逐漸向新興行業領域蔓延,翻新電子產品冒充新品銷售、制售假冒汽車配件等犯罪活動增多。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直播帶貨“即時性”“受眾廣”的特點,通過“直播引流”“真假混賣”方式售假。
除了商標犯罪,侵犯著作權犯罪也是常見類型之一,尤其是在數字化環境下,文字作品、視聽作品、音樂作品、計算機軟件等作品的傳播更加便捷迅速,相關侵權案件增多,犯罪手段技術性增強。
上半年,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起訴侵犯著作權犯罪1122人,同比上升1.9倍。除了制售盜版圖書、玩具、電影電視劇以及非法架設游戲“私服”等傳統案件類型外,盜印“劇本殺”劇本、竊取復制網絡題庫、利用反向工程提取并復制發行他人計算機軟件、利用信息網絡技術非法爬取并傳播他人文學和影視作品等侵權案件不斷出現。
上半年,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的知識產權犯罪案件中,涉商業秘密犯罪的人數有167人,同比上升89.8%,增幅十分明顯。從涉及領域看,被害單位既有傳統制造型企業,也有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高科技公司。從商業秘密種類看,侵犯軟件源代碼、技術方案、設備圖紙等技術信息類案件為主要類型,侵犯價格信息、個性化客戶需求等經營信息類案件也時有發生。
此外,檢察機關辦案發現,侵犯知識產權犯罪中共同犯罪和跨區域犯罪明顯,需形成綜合懲治合力。
“新類型侵犯知識產權犯罪不斷出現,疑難復雜案件增多,不僅侵害創新主體合法權益,損害消費者利益,而且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社會危害性較大。針對該類犯罪趨勢特點,檢察機關深化綜合履職,強化訴源治理,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以法治力量服務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最高人民檢察院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負責人介紹。
繁雜案情怎么應對?
針對各類知識產權犯罪趨勢特點,檢察機關精準施策,堅持高質效辦案,依法嚴懲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深化綜合履職,維護合法權益;堅持治罪與治理并重,強化訴源治理。
圍繞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檢察機關強化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高技術領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依法保護企業商業秘密。
在福建省寧德市一起侵犯科技公司商業秘密案中,寧德市兩級檢察機關在案件偵查初期應公安機關邀請審查證據材料,圍繞言詞證據固定、電子數據收集、商業損失鑒定等提出引導偵查建議10余條,推動案件取得突破性進展,依法追訴單位犯罪,相關人員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至一年六個月不等,并處罰金。
這是檢察機關加強與公安機關、行政機關協作配合,做實引導取證、行刑銜接,強化跨地域檢察協作,實現全鏈條打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檢察機關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社會輿論關注的侵權假冒多發領域,依法能動履職,嚴懲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有力守護創新發展。
圍繞知識產權刑民交叉案件辦理,檢察機關持續推進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一體解決刑事責任追究和民事追責。對于實施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同時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依法開展公益訴訟工作。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檢察院曾就一起假冒礦用產品注冊商標案提起公訴的同時,提出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判令4名被告公告召回所出售的產品、連帶承擔銷毀被扣押及召回產品所需費用,并公開賠禮道歉。在該案中,部分市場監督管理局反饋,根據提供的收貨人地址上門調查后,收貨人對購買涉案產品予以否認,產品下落追查遇到瓶頸,在產品流通環節無法查清所有產品去向。經統計,仍有近400件產品在市場流通或在終端使用,安全生產領域公共利益仍處于受損狀態,經研判有必要提出公益訴訟。
此外,結合涉知識產權案件辦理中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社會治理問題,檢察機關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等方式,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行政監管職責,助力企業堵漏建制;適應新時代媒體傳播需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宣傳,不斷提升社會公眾識假辨假、創新主體知識產權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王晶)
文章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友情鏈接 · Link 國家知識產權局 |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 | 國家版權局網 |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版權所有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渝ICP備1500728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643號 Powered by 重慶網站建設